根據美國心臟學會會議發表報告顯示,暴飲暴食會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新的研究指出,不管一個人日常飲食習慣如何,只要一次大吃大喝就不好。 研究報告指出,暴飲暴食后兩小時內出現心臟病的危險機率是一般人的4倍,1小時內發生心臟病的機率則為10倍,要過了3小時后風險才沒有。
不良飲食習慣會對健康造成損害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當歲末年初,宴請、聚餐的機會增多,因此暴飲暴食成為一種常見的“節日綜合征”。暴飲暴食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它會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多危害。暴飲暴食后會出現頭暈腦漲、精神恍惚、腸胃不適、胸悶氣急、腹瀉或便秘,嚴重的,會引起急性胃腸炎,甚至胃出血;大魚大肉、大量飲酒會使肝膽超負荷運轉,肝細胞加快代謝速度,膽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損害,誘發膽囊炎、肝炎病人病情加重,也會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腸內壓力增高,誘發急性胰腺炎,重癥者可致人非命。研究發現,暴飲暴食后2小時,發生心臟病的危險幾率增加4倍,發生腹瀉時,老年人因大量丟失體液,全身血循環量減少,血液濃縮黏稠,流動緩慢,而引發腦動脈閉塞,腦血流中斷,腦梗塞形成。
所以,不管是在平時,還是在節慶假日里,都要在飲食上有所節制,要把好自己的嘴,千萬不要讓美食成為生命的威脅。除此之外,日常在餐桌上,還應注意兩多、三少:
雜糧、粗糧應適當多吃:雜糧、粗糧營養齊全和B族維生素豐富,纖維素有益于心臟,雜糧、粗糧比精米精面含量多,所以,這類食物應多吃。
新鮮蔬菜、大豆制品應多吃:由于維生素C、纖維素、優質蛋白、維生素E等對心血管均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所以每頓吃新鮮蔬菜,每天不離豆制品應成為習慣。
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少吃點: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可引起高血脂和動脈硬化,應少吃,尤其是肥胖者、高血壓者、血脂偏高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更應少吃。
酒要少喝:少量飲酒特別是少飲些果酒,有益于心臟。但大量飲酒會傷害心臟,尤其是烈性酒,應不喝。
鹽要少吃:鹽攝入量多可引起血壓增高和加重心臟負擔,應少吃,把菜做得淡一些是少吃鹽的好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