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癥狀性尿路感染的發生率為1%~2%,占妊娠期尿路感染的50%;如果加強對無癥狀菌尿孕婦作產前尿培養篩選和及時治療,本病發生率可降至0.5%.癥狀性尿路感染發生于妊娠早期(1~3個月)者約占10%,發生于中期(4~6個月)和晚期(7~9個月)者各占45%。由于妊娠期腎臟和臟器結構與生理功能改變,孕婦可出現類似尿路刺激的癥狀,需與真正的尿路感染進行鑒別。除對尿路感染癥狀作認真分析外,作尿液沉渣和細菌學檢查應是最為重要的診斷措施。 妊娠期癥狀性尿路感染,主要有以膀胱炎為主的下尿路感染和以急性腎盂腎炎為主的上尿路感染,其基本臨床表現與非孕婦相似,唯急性腎盂腎炎以病情兇險者為多,對母子危害極大;妊娠期急性腎盂腎炎復發率極高,達60%。產后癥狀性尿路感染以膀胱為最多見。 妊娠期尿路感染要遵循的原則有:
首先,產前檢查時必須做清潔中段尿或恥骨上膀胱穿刺尿液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以篩查無癥狀菌尿。
其次,對載癥狀菌尿者要盡快施治,抗感染藥物治療療程不短于3天或以上,以防止在妊娠中后期發生急性腎盂腎炎。第三,盡早治療,可以減少或減輕母體妊娠并發癥及其嚴重性,以免發生生命危險;對胎兒可避免或減少發生流產、早產、死胎、胎兒生長發育遲緩和先天畸形等。第四,藥物選擇,除要按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選擇外,必須考慮到對母嬰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