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直視檢查有異常發現后再實施高花費檢查,可篩選出更多宮頸癌患者。( Am J Obstet Gynecol 2000;183:383-388 )
根據南非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直視檢查有異常發現后再實施高花費檢查,可篩選出更多宮頸癌患者。研究者發現,這種兩階段篩查可顯著減少那些被劃分為有異常發現而并非患病婦女的數目,從而使其避免不必要的治療。
為評估該篩查方法,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內外科醫學院的Thomas C. Wright, Jr.博士及其同事對1335名婦女進行了4種檢查,包括:直視檢查、人乳頭瘤病毒(HPV)DNA檢查、細胞學檢查和宮頸造影。
據發表在8月出版的美國婦產科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報道,上述4種檢查方法分別在每1000名婦女中檢查出24, 26, 23和23例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或癌癥。而這幾種方法的假陽性結果分別為每1000名婦女中有182, 71, 137和112例。
 Wright博士及其同事預計,經過兩階段篩查,即直視檢查有異常發現后接著進行HPV檢查、細胞學檢查或宮頸造影,將減少那些初檢確認為異常的婦女的數目。研究者計算出該篩查法將在每1000名婦女中檢查出16至18例患者。
 Wright博士告訴路透社記者,“本篩查方法的思路是先進行敏感性相對較高而特異性較低的檢查,再對首項檢查已獲陽性結果的婦女進行另一檢查以提高特異性。”
研究者解釋了這一模型如何能比僅利用單一昂貴檢查方法多查出患者。例如,如果檢查1000名婦女的PAP涂片,將測出大約26名患者。但如以直視檢查作為初檢,接著對陽性結果作PAP涂片,則所檢出患者數相當于4854名婦女接受單純PAP涂片而檢出的患者數,這種兩階段篩查法將檢出89名患者。
 Wright博士指出,在沒有條件進行細胞學檢查的地區,HPV檢查可能更有效。“最敏感的方法是直視檢查加HPV檢查。在發展中國家,HPV檢查與PAP涂片花費相當。”
研究者總結說,在資源貧困地區應用兩階段篩查將會使更少的婦女接受花費較高而預后不良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