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2;87:1941-1946)
紐約,臨床內分泌代謝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超聲檢查征象可用來識別大多數惡變危險高的患者。
羅馬的Enrico Papini博士及其同事選取402例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以比較超聲、細針穿刺活檢和切除腫瘤標本的病理分期結果。
結果發現,甲狀腺癌患者31例,濾泡狀腺瘤患者24力。其中,甲狀腺外侵犯多見,35.5%的患者有甲狀腺外癌腫侵犯,19.4%的患者存在淋巴結轉移。
研究人員指出,56.6%的良性病患者和87.0%的癌癥患者超聲檢查有實性低回聲發現,邊緣不整或模糊者分別占14.5%和77.4%,結節內血管斑分別為19.1%和74.2%,微鈣化分別為29.0%和4.0%。
另外,病變大小介于8-10mm與介于11-15mm者惡性率相似,單個結節和多個結節間惡性率無顯著差異。
Papini博士建議,對直徑介于8到15mm、邊緣不整、結節內血管化或微鈣化的低回聲結節行超聲引導的細針穿刺活檢術,其他難以觸及的結節隨訪6到12個月后重復臨床和超聲檢查。但是,他指出,采用此標準可能會導致13%的小甲狀腺癌漏診,但是如果采用以前標準(即結節大于10mm)才行細針活檢,漏診率可高達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