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心臟病而被奪去性命的人越來越多,在醫學界,心臟病被看成是僅次于癌癥的都市殺手病。中醫認為,心臟病是由于飲食不節、七情內傷、腎氣不足等原因造成。其中,飲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因為不夠均衡的飲食及生活方式造成了諸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會損害血管和心臟,所以,對心臟的保護最根本的是要合理飲食:首先,避免進食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及含有大量膽固醇的食物。就膽固醇的高低而言,食物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可以經常食用的食物,像雞肉、鯽魚、瘦豬肉、海蜇、牛奶、蛋白、大米等,這些食物每100克中含0.1克以下膽固醇;二是可吃可不吃的食物,如腰子、蝦、蟹、牛心排等,這些食物每100克含0.l—0.15克膽固醇;三是高膽固醇食物,每100克中含1.0—1.5克膽固醇,有牛腦、蛋黃、鰻魚、豬肝、牛油、豬腳、肥雞肉等,這類食物有高血脂及有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應忌食。其次,要限制熱量和糖類,但維持均衡的蛋白質攝入量。尤其是40歲以上的肥胖體型者需減肥,可還是要保證機體必需的氨基酸為前提,每日食用不超過半磅去脂牛奶,還要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因其含維生素C、鉀、鎂等元素,對心臟及血管有保護作用。最后,忌煙酒茶,避免飲食過飽,加強富含纖維素的食品的攝入,因為纖維協助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移動,有助將血管內多余的膽固醇除掉
正確的飲食可使人便得更輕盈,舒適,健康,何樂而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