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PORT,3月29日(路透社醫(yī)學新聞)據4月1日出版的臨床研究雜志報道,在脂質積聚的轉基因小鼠中,維持脂肪酸動態(tài)平衡的一種酶過量表達,導致肌細胞毒性和心肌病。
作者解釋說,心肌細胞需要脂肪酸轉運蛋白和長鏈酰基輔酶A合成酶(ACS1),因為其長鏈脂肪酸的有效輸入是產生ATP所必需的。
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的Jean E. Schaffer博士及其同事使用心臟中ACS1過度表達的轉基因鼠(MHC-ACS鼠)建立了一個心肌病模型,并對這種模型鼠的特征進行了研究。
作者說,這些小鼠ACS1的過度表達使脂質顆粒在心肌細胞內積聚,其心臟內的甘油三脂是野生鼠心臟的12倍(但膽固醇酯的數量相似)。
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存在凋亡路徑的激活,這表明脂質誘導的程序性細胞死亡促成了MHC-ACS鼠心肌病的形成。
作者指出,MHC-ACS鼠早在4周齡時即出現心衰,許多發(fā)病小鼠在出生后100天內死亡。
MHC-ACS鼠在出生后3周即出現心肌肥大并持續(xù)進展,4周后心肌收縮功能明顯減退。左心室重量增加是由于脂質積聚,而不是肌肉生長增大所致。
Schaffer博士對記者說:“這些小鼠是代謝性心肌病的模型,其中脂質積聚的作用可通過體內葡萄糖或脂肪酸代謝早期的異常狀況而檢查出來。此外,在遺傳性和獲得性人類心臟病研究中,MHC-ACS鼠也有可能作為脂質代謝異常的模型。未來對MHC-ACS鼠的研究將有助于闡明脂質毒性的細胞機制,為藥理學實驗和基因挽救策略提供研究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