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比較初始尿液、中段尿液、前列腺按摩液、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標本中白細胞數量和細菌培養結果將前列腺炎分為: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 (acutebacterial prostatitis, ABP)、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bacterial prostatitis,CBP)、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前列腺痛(prostatodynia,PD)。
新的分類方法
1995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根據當時對前列腺炎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情況,制定了一種新的分類方法:
Ⅰ型:相當于傳統分類方法中的ABP。
Ⅱ型:相當于傳統分類方法中的CBP,約占慢性前列腺炎的5%~8%。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征(chronic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CP/CPPS),相當于傳統分類方法中的CNP和PD,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見的類型,約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
根據EPS/精液/VB3常規顯微鏡檢結果,該型又可再分為ⅢA(炎癥性)和ⅢB(非炎癥性)2種亞型:ⅢA型患者的EPS/精液/VB3中白細胞數量升高;ⅢB型患者的EPS/精液/VB3中白細胞在正常范圍。ⅢA和ⅢB各占50%左右。
Ⅳ型:無癥狀性前列腺炎(asymptomatic inflammatoryprostatitis, AIP)。無主觀癥狀,僅在有關前列腺方面的檢查時發現炎癥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