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誼醫院泌尿科邵強副主任醫師、張玉海教授等經對20~40歲114例前列腺炎高發人群,采取直接從前列腺組織內研究其炎癥的病原學、組織病理學的方法,首次在國內明確了該病的病原及其病理組織學變化的相關理論。從而,為對該病仍診斷與治療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慢性前列腺炎是20~40歲男性的常見病、多發病、難治性疾病,在我國占城市醫院泌尿外科男性患者的25~30%,農村為21.53%。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者對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學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結果均是通過尿道采取前列腺液檢測獲得的。由于易受尿道感染,其結果的可靠性尚需探討。尤其是占60%以上的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學,更是存在較大爭議。 邵強等采用直接從20~40歲男性尸體取前列腺組織標本的方法,應用細菌學培養、多聚酶鏈式反應(PCR)等,對前列腺組織內的細菌、沙眼衣原體、解脲脲原體、病毒和淋球菌進行檢測。從前列腺組織內對慢性前列腺炎病原進行初步研究,進一步明確了其病理組織學的變化,以及病原與病理組織學變化的相關性,并首次發現前列腺內有精子存在,此一發現對慢性前列腺炎高發人群的病原學研究更起到了積極的指導意義。這一研究成果獲得了北京市科技進步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