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蔓狀靜脈叢擴張、彎曲、延長稱為精索靜脈曲張。多見于青年人,多發生于16~25歲之間,發病率在15%左右,99%發生于左側,雙側約占1%。
病因 (一)解剖因素: 1.左精索內靜脈長,呈直角進入腎靜脈,血流受到一定阻力。左腎靜脈附近的左精索內靜脈無瓣膜,因此血液容易倒流。 2.左精索內靜脈位于乙狀結腸之后,易受腸內糞便的壓迫,影響血液回流。 (二)生理因素:青壯年性機能較旺盛,陰囊內容物血液供應旺盛。另外,長久站立,增加腹壓也是發病困素。 (三)其它因素:腹膜后腫瘤、腎腫瘤、腎積水等壓迫精索內靜脈可引起癥狀性或繼發性精索靜脈曲張。原發者平臥時很快消失,繼發者常不消失或消失很慢。
癥狀 1.病人可完全無癥狀,僅在查體時發現。 2.患側陰囊或睪丸有墜脹感或墜痛,陰囊腫大,站立時患側陰囊及睪丸低于健側,陰囊表面可見擴張、迂曲之靜脈。摸之有蚯蚓團狀軟性包塊,平臥可使癥狀減輕或消失。 3.病人可有神經衰弱癥狀,如頭痛、乏力、神經過敏等。有的病人有性功能障礙。 精索靜脈曲張有時可影響生育。精索靜脈曲張者9%有不育,男性不育者有39%是精索靜脈曲張引起的。嚴重者可引起睪丸萎縮。
檢查 臨床上可將精索靜脈曲張分為三度: 1度(輕度):站立時看不到陰囊皮膚有曲張靜脈突出,但可摸到陰囊內曲張之靜脈,平臥時曲張之靜脈很快消失。 2度(中度):站立時可看到陰囊上有擴張的靜脈突出,可摸到陰囊內有較明顯的曲張之靜脈,平臥時包塊逐漸消失。 3度(重度):陰囊表面有明顯的粗大血管,陰囊內有明顯的蚯蚓狀擴張的靜脈,靜脈壁肥厚變硬;平臥時消失緩慢。 對繼發性精索靜脈曲張應注意檢查腹部、應作靜脈腎盂造影排除腎臟腫瘤。
治療 無癥狀的輕度精索靜脈曲張不需治療。 非手術治療:較度精索靜脈曲張或伴有神經衰弱者可托陰囊、冷敷等。 手術治療:較重的精索靜脈曲張、精子數連續三次在2千萬以下或有睪丸萎縮者;平臥時曲張之靜脈可消失者,可行精索內靜脈高位結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