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hejid.com 出血性膀胱炎是指尿中某些藥物或化學制劑對膀胱的急性或慢性損傷,導致膀胱廣泛炎癥性出血的疾病。通常引起膀胱出血的物質有:烷化劑類藥物如:白消安(馬利蘭)、塞替派、環磷酰胺等;化工原料如苯胺、甲苯胺衍生物及殺蟲劑等。當膀胱與含這些高濃度物質的尿液長期接觸時,會導致膀胱粘膜急性或慢性損傷,引進化學性炎癥,造成膀胱廣泛的出血。環磷酰胺本身雖對膀胱無任何作用,但其代謝產物,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出血性膀胱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血尿。血尿可輕可重,輕者僅是鏡下血尿,重者可造成貧血。治療方法根據出血情況而定,主要有:①立即停止停止使用引起血尿的藥物;②多飲水,勤排尿,減少代謝產物的濃度及與膀胱接觸的時間;③膀胱藥物灌洗;④全身應用止血藥物;⑤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⑥支持療法,必要時給予輸血、補液等。⑦出血嚴重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相關名詞: 血尿:尿內含有一定量的紅細胞,稱為血尿,可呈紅色云霧狀、洗肉水樣或混有血凝塊。血尿多見于泌尿系統炎癥、結石、腫瘤、結核、外傷等,也可見于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① 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過1ml,即可呈淡紅色,稱肉眼血尿。 ② 鏡下血尿:尿液外觀變化不明顯,離心深沉后,顯微鏡下檢查時,每高倍視野紅細胞平均>3個,稱為鏡下血尿。 ③ 環磷酰胺:烷化劑類藥物,對多種腫瘤有一定療效,也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