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06
-
10
-
24
作者:
來源:
中華網健康頻道
責編:
閱讀次數:
|
一項新研究表明,發明來治療應力性尿失禁的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TVT)也可以緩解許多有混合性尿失禁癥狀的女性的急迫性尿失禁或膀胱過動癥表現,而且引起新發膀胱過動癥的風險相當低。
美國辛辛那提古德沙利坦醫院的的西格爾(Jeffrey L. Segal)――如今是新澤西St. Barnabas醫療中心的主任――和同事在《婦產科學》雜志(Obstet Gynecol 2004;104)上報告,在98名因為應激性或混合性尿失禁接受TVT的病人中,有混合性尿失禁的病人約2/3手術后急迫性尿失禁或膀胱過動癥的癥狀改善,而且應力性尿失禁的只有9.1%出現了新的尿失禁。
西格爾告訴路透社記者,他進行本研究是因為許多女性都有應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混合癥狀。TVT越來越成為應力性尿失禁的“金標準”療法,而急迫性尿失禁通常只是從藥物、膀胱再訓練和骨盆底訓練的保守治療開始。抗尿失禁的治療可以引起新的尿失禁和膀胱過動癥癥狀,而TVT,最先在1995年報告過,是在中尿道放置一根無張力的吊帶,通常在門診局麻下即可進行。
本研究中33人為應力性尿失禁,65人為混合性尿失禁。在后組中,63.1%手術后急迫性尿失禁消失,有膀胱過動癥癥狀者57.3%TVT法治愈。在術前使用抗膽堿能藥物病人中,57.7%術后不再需要此類藥。3名應力性尿失禁病人術后出現急迫性尿失禁,4.3%出現新的膀胱過動癥,8.7%開始首次服用抗膽堿能藥。作者發現,新發需要抗膽堿能藥治療的膀胱過動癥唯一有意義的因子是術前對尿失禁做過手術。這種女性有8倍可能術后出現需要膽堿能藥的膀胱過動癥癥狀。
作者指出,膀胱頸手術通過多種方式可以引起新發膀胱過動癥癥狀,比如引起膀胱粘膜刺激、改變神經功能和引起部分尿流阻塞等。 |
中國導醫網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中國導醫網同意并注明出處。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聯系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