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七招可以改善治療依從性 ,更好地預防疾病的復發,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提升病人的幸福生活度。
第一招開展健康教育 門診醫生應注意做好健康教育,改善服務態度,積極取得患者及家屬的充分信任和合作,針對病人及家屬的錯誤認知,加強衛生科普知識宣傳和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質,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應對措施,定期到醫院復診,及時反饋用藥情況。
第二招合理用藥 醫生在臨床用藥時應該合理、規范、盡量減少用藥次數和藥物品種,切忌盲目用藥?抑郁藥以單一用藥為主;只有單一用藥療效不佳時,方考慮聯合用藥,聯合用藥亦以2種為宜,次數以每日1-2次為佳;若非療效仍差,不考慮多藥聯合使用。
第三招評估依從性 醫生在用藥前應該注意了解病人的病史、精神癥狀、用藥史、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社會支持情況等等,以評估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在治療過程中,應該及時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和心理變化,明確治療依從性發生改變的原因,從而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
第四招及時處理副作用 一旦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一些較嚴重的不良反應,應該及時進行處理,同時最好在用藥之前就告訴病人及家屬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這樣有利于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和及早向醫生反饋用藥信息,避免發生嚴重后果。在選擇抗抑郁藥時應該盡量選用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起效快的藥物,如文拉法辛、米氮平等。
第五招實行健教處方 對病人及家屬要將用藥的具體劑量、方法、注意事項的內容交代清楚,尤其是需要經常調整劑量的病人,最好給他們一份健康教育處方,這樣有利于患者和家屬用藥,促進病人早日康復。健康教育處方包括以下內容。如何調整劑量、用藥注意事項、藥物的不良反應、用藥的重要性及目的、病情波動的指針、好轉的指標、如何進行心理和生活調節、按時復診、聯系電話等等。
第六招調動支持系統 許多研究提示,生活事件與某些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有一定關系。應激性生活事件作為一種社會心理刺激因素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而家庭社會支持作為社會心理刺激的緩沖因素或者中介因素,對健康產生間接的保護作用,同時維持個體良好的情緒體驗,有益于健康。通過提供正確、合理的家庭社會支持,改善家庭和社會環境,盡量減少應激性生活事件對病人的精神刺激,是提高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措施,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促使其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生活幸福度。
第七招認知治療 很多研究報道依從性教育的良好效應,特別是教育病人關于藥物治療的作用和復發的前期癥狀的教育項目對病人更為有益。在慢性疾病要做這樣的教育工作,用藥物治療改善其認知功能是先決條件,改善認知功能有益于其依從性的改善。認知治療包括開展有關疾病特征和需要藥物維持治療的家庭教育,與家屬一起支持和鼓勵病人對藥物治療依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