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的是肺癌,每4~5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個死于惡性腫瘤,而在惡性腫瘤里每3~4個中就有一個是肺癌。男性惡性腫瘤患者中肺癌占到27%,女性也達到了20%之多。然而,面對如此之高的發病率,人們對于肺癌的認識及規范治療上卻存在著諸多誤區,普及肺癌相關知識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防范肺癌的發生?關于肺癌的認識和治療上又存在哪些誤區呢?
霧霾吸煙是誘因
許多患者發現并確診為肺癌時,大多已是晚期。因此,專家提醒市民,有腫瘤家族史者、有結核病史者、吸煙和被動吸煙者、特殊工種(長期在污染環境中工作)人群都是肺癌的易感人群。此外,霧霾天氣、粉塵環境,也是肺癌的誘因,她建議市民,在惡劣天氣外出時,應及時佩戴防塵口罩,易感人群除了定期體檢外,還需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
專家表示,吸煙指數超過400,即列入肺癌高危人群。吸煙指數=每天吸煙支數×吸煙年數。您不防按這個工式算算,及早控煙,尤其是女性吸煙者,發生肺癌的幾率是男性的2倍。因此,女性不僅要遠離煙草,廚房油煙更應警惕,抽油煙機安裝是否得當、排煙時間是否足夠,或者炒菜油煙大時干脆戴上口罩。
早期癥狀易忽視
肺癌的臨床表現不太典型,有時很像感冒、發燒,有時出現刺激性咳嗽,有的時候表現的是全身消瘦、乏力等癥狀,往往易被患者忽略。
肺癌癥狀不典型的原因在于癌腫的部位和擴散的類型。如中央型肺癌生長在支氣管腔內,病人往往容易出現咳嗽、咳痰等癥狀,有時還伴有痰血。而外周型肺癌容易侵犯胸腔,以胸積液為首發表現,根據其病理不同,表現的癥狀也不同,腺癌容易早期就發生淋巴系統及血行轉移,有的患者甚至沒有任何呼吸道癥狀,而是以頭痛、暈厥、骨痛等轉移癥狀就診的。
專家提醒市民,應警惕肺癌的早期癥狀,尤其是對于有長期大量吸煙史或家族病史的人群、長期處于污染環境或生活習慣不好的人群,如果出現咳嗽頑固且加重,出現喘鳴、胸痛、阻塞無性肺炎、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應及早就醫,排除肺癌發生的可能。
化療要用強效藥
腫瘤的分期主要與是否轉移相關,并不完全與腫瘤的大小相關。早期的肺癌,外科手術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化療是肺癌治療的基石,許多患者對此存在誤區,認為沒化療之前,病人還能吃能喝,一上化療,胃口反而差了,臥床不起了,甚至不做化療活得反而長一些。實際上,化療是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腫瘤退縮有效率在30~50%,另有近一半的患者可能無效。而另一種患者,則希望所有的手段都用上,則陷入了過度治療的誤區。
建議患者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化療初期即應選擇進口藥物,比如健擇、力比泰等,這些藥物不僅質量和安全性高,病人的耐受性也好。因為腫瘤和病毒不同,抗生素要從低等級用起,而腫瘤治療卻必須在單位時間內,用最有效的藥物將腫瘤細胞數量打到最小,因為一旦腫瘤細胞越來越多,腫瘤干細胞的數量也隨之增多,而腫瘤干細胞對放化療是不敏感的。
勿信“神醫”誤病情
“我是不是該停了所有的化療,完全以中醫治療為主呢?”專家提醒患者,應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手術治療、放化療和中醫的輔助治療。“手術治療后如能及時配合中醫治療,能扶正固本,改善患者的飲食與睡眠狀況,增強患者的體質,是非常有益的。”專家表示,中藥亦可緩解放化療給患者帶來的副作用,比如因為放化療導致患者氣血虧虛的,中醫中藥的治療就能夠使身體恢復得比較快。可以肯定的是,中醫在腫瘤治療的各個階段都有其積極意義,但中藥不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患者放棄西藥治療,偏聽偏信“神醫”之言,則可能會貽誤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為不少“偏方”里的中藥材是毒性比較大的中藥,應對腫瘤非但達不到“以毒攻毒”的目的,反而可能給患者造成肝腎功能的損害。
如果選擇有經驗的腫瘤中醫內科醫師治療,則會根據患者具體的化療用藥情況,選擇或扶正或祛邪的中藥,并通過藥物之間的配伍來避免肝腎功能的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