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頭發和指甲等一些少數器官外,其他部位都可能發生骨結核疾病的,骨結核病一般多發生在脊椎和關節部位。此外,調查發現患骨關節結核疾病的病人以30歲以下的患者比較多見,如不及時進行治療,將導致終生殘疾。
什么是骨關節結核?
骨關節結核是以骨質破壞和骨質疏松為主的慢性病,多發生于兒童和青年。系繼發性結核病,原發病灶主要在肺部。結核菌在原發灶進入淋巴血行播散到全身各臟器,特別是網狀內皮系統包括骨關節,多數播散灶被吞噬細胞所消滅,而極少數播散早潛伏下來,一旦人體抵抗力降低,潛伏感染灶中的結核菌繁殖,突破包圍的組織而發病。
根據結核病人發病數量推測,骨關節結核總發病人數在5-15萬左右,其中脊柱結核占2.5-7.5萬,需要手術患者僅有20%,約5000-15000人。
骨關節結核的相關癥狀
骨關節結核一般為單發,常發生在脊椎,其次為膝、髖及肘關節等。發病緩慢,可有下午低熱,患處疼痛、壓痛、叩痛及肌肉痙攣,關節活動受限。
稍晚期形成不紅、不熱膿腫,稱為寒性膿腫;破潰以后,形成竇道,繼發混合感染可出現關節強直。
病變活動期血沉增快,白細胞分類中,淋巴球增高;膿液中可能找到結核桿菌,病理檢查有助于確診。
X射線檢查可見骨質疏松及骨質破壞,椎間隙或關節間隙狹窄及膿腫陰影。
診斷與治療需要進一步規范化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骨科主任秦世炳教授表示,目前骨關節結核的診治水平仍參差不齊,診斷與治療也需要進一步規范化。目前在骨結核治療中還存在早期誤診誤治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缺乏對骨關節結核病的整體認識;在治療上,還存在重手術,輕綜合治療尤其是輕藥物治療而出現復發、復治和耐藥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