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種原因,相關人群對此問題的認知水平有限,很多老年人誤當成風濕來治,每逢氣候或季節變換等引發關節疼痛,便給自己擅下診斷,擅用風濕治療藥物,不但無效,甚至帶來許多副作用。
“老年性退化是引起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年齡越大患病的可能性越大。”從性別來看,女性發病的幾率遠高于男性,尤其是穿高跟鞋、穿短裙的女性以及長期久坐空調環境的女性,患病風險更大,因為以上習慣均導致膝關節長年受累和受寒。
身體過于肥胖者,會導致下肢承重過大,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故肥胖人群患此病比例明顯比普通人高出很多。另外,創傷可能誘發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如常見的膝部骨折、韌帶損傷、關節脫位等,雖然當時已進行診治處理,但日后依然存在引發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隱患。
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朋友,當身體有以下癥狀時可能就是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發生的信號—關節疼痛、關節僵直、關節活動時發出響聲、關節有時發生腫脹、關節活動困難等。如果關節出現任何癥狀并持續10天以上,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接受專科醫生的診斷,早發現早治療最重要。
保護好膝關節延緩發病
“無論是否患有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生活中都應避免在潮濕處睡臥,不要在出汗時迎風吹,不要在出汗后立即沖涼,以防風、濕、寒氣對膝關節的侵害。此外,應著重避免膝關節過于勞累或負荷過重。”胡斌說,如果感覺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應立即休息,盡量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并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雖然還不能完全預防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發生,但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減少或延緩其發病。陳長安說,平日應注意加強對骨關節的防治護理,避免長時間站立、跪立和爬山以及爬樓梯運動,但長時間臥床和關節制動可導致關節僵硬及對關節的進一步損害;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情志致病;均衡飲食,注意補充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的食品,如奶制品、豆制品、雞蛋、海帶、魚蝦等,防止骨質疏松,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代謝,減少鈣的流失,減緩關節退變。
對于已經患上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人群,陳長安建議,如果是疾病早期,僅表現為上下樓及下蹲疼痛,走平路尚可,可口服非甾體類藥物以減輕疼痛,如西樂葆、安康信等;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以營養、潤滑關節。疾病中期,如長期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可行關節鏡微創手術。如果是關節變形,負重行走即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可行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以達到滿意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