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醫學雜志》報道,最近,歐洲心臟病協會(ESC)和美國心臟病學院(ACC)一起討論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會后共同公布了一些修改意見。首先提出診斷心臟損傷的最佳標志物為肌鈣蛋白,同時強調檢測該標志物的敏感性高,其升高并不肯定有心臟損傷。因此,臨床判斷肌鈣蛋白升高是否為缺血所致,對于診斷心肌梗死至關重要。要求臨床醫師重新考慮心臟標志物的用途,應該了解許多檢測結果分析上的困難,不少升高的情況可見于其他類型的心臟損傷。
推薦的新診斷標準為:出現下列兩項標準中的任意一項即符合急性、演變性和近期心肌梗死的診斷。
1.心肌壞死的生物化學標志物呈典型升高并逐漸下降(肌鈣蛋白)或呈較快速升高和下降(肌酸肌酶)。至少有下列中的一項:
心肌缺血的癥狀;
心電圖上出現病理性Q波;
心電圖的改變表明缺血(ST段抬高或壓低);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2.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學證據。
根據以上所提到的邏輯,只要肌鈣蛋白升高大于參考范圍的99%(假定檢測方法準確),就能確診心臟損害。一旦心臟損害的診斷成立,就需要確定損傷原因。如果患者有胸痛、心電圖改變或急性缺血性心臟病的血管造影證據,則診斷確定。但是如果患者沒有這些表現,就應該進行更多的臨床檢查。
肌鈣蛋白的檢測敏感性很高,目前已知有許多心臟疾病可以引起微小心臟壞死。因此,應考慮排除心包炎、心肌炎、充血性心衰(伴有室壁壓力增高,心內膜下心肌易受損傷),以及許多其他的可引起心臟損傷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