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后取決于患兒年齡,肺部炎癥能否及時控制,感染細菌的數量、毒力強弱及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患兒機體免疫狀況,有無嚴重并發癥等。近年來由于診斷及時和采用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肺炎病死率已明顯下降,合并癥也顯著減少。但弱小嬰兒患肺炎后因抵抗力低、病理范圍較廣泛、病程容易遷延、尤應重視。年齡越小,肺炎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尤以新生兒和低體重兒為然。在營養不良、佝僂病、先天性心臟病、麻疹、百日咳或長期的支氣管炎的基礎上并發肺炎,則預后較差。肺炎并發膿氣胸、氣道梗阻、中毒性腦病、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時,也使預后來重。從病原菌方面考慮,葡萄球菌肺炎易發生并發癥,病程常遷延;流感桿菌及肺炎桿菌所致的肺炎也比較嚴重。根據北京兒童醫院1974~1979年的觀察,認為凡血氣分析pH<7.25、PaCO2>70mmHg及嚴重低氧血癥(吸入40%以上氧濃度時,PaO<50mmHg)及/或有高乳酸鹽血癥(血乳酸鹽測值>正常值+2個標準差)者病死率較高。
(1)加強營養:供給富有營養及維生素的飲食。積極治療營養不良及佝僂病。
(2)鍛煉體格:經常做戶外活動或戶外睡眠。進行體操、冷水擦浴或冷水浴等鍛煉,增強機體的耐寒性。室內宜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
(3)中醫療法:主要是補益全身和恢復肺功能,參閱支氣管肺炎中醫療法節和肺炎恢復期治療。
(4)清除病灶:如有鼻竇炎及支氣管擴張等并存時,應采取適當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5)其它療法:霧化吸入適當的抗生素,反復感染時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腎上腺皮質激素可起到抑制增生和促進病灶呼吸的作用。天津兒童醫院曾用強的松治療5例,用藥2~12月,效果良好。此外,又可用電磁療法,超短波透熱,按摩及芥末敷等物理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