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監(jiān)護 分娩前對胎兒進行監(jiān)護,及時發(fā)現(xiàn)胎兒缺氧并做相應處理。如給產(chǎn)婦氧氣吸入,靜脈注射高滲葡萄糖。缺氧明顯者,進行急速分娩或剖宮產(chǎn)。
2.做好搶救準備 出生前有宮內(nèi)窘迫現(xiàn)象,如胎心率、胎動變化者,宜先做好搶救準備。
3.清除呼吸道障礙 在嬰兒頭娩出而肩未娩出前即開始清除呼吸道。刺激呼吸宜在嬰兒娩出、呼吸道障礙清除后進行。嬰兒置頭低位,搶救者用手輕輕在胸壁沿氣管向頭端順抹,使液體流出,同時用吸引器吸引咽喉部,負壓不宜過大。如無效,使用直接喉鏡檢查,氣管插管吸引。若無喉鏡可用手指引導插氣管導管法。用左手食指伸入口腔,經(jīng)舌根至會厭,沿手指掌面將導管(14或15號)插進咽部,然后用手指將導管前部引入喉部與氣管。在無吸引器的條件下,可用50ml注射器或玻璃球吸管吸引。隨即拍打足底,以刺激呼吸。若呼吸已開始,一般情況好轉(zhuǎn),仍應嚴密觀察。
4.人工呼吸 若嬰兒窒息較重,經(jīng)上述處理后仍不出現(xiàn)呼吸,應在清除呼吸道障礙后,即做人工呼吸,可鼓頰經(jīng)插管吹氣(切勿用力過猛),吹氣頻率為每2s1次,無插管條件者可口對口或托背法人工呼吸。
5.給氧 人工呼吸數(shù)分鐘后,若換氣仍未好轉(zhuǎn),可改用加壓給氧,或使用呼吸機。捏氧氣袋時用力不可過大(壓力宜在25~35cmH2O),以免肺泡充氣過度致破裂而發(fā)生氣胸。須注意避免長期高濃度氧吸入所致氧中毒(眼晶體后纖維化、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等)。
6.堿劑治療 上述處理中,或呼吸已建立而膚色、心率、肌力等無明顯改善或到5min時雖然膚色好轉(zhuǎn)但心率仍慢或有減慢趨勢,以及肌張力低時,則可考慮給予堿劑治療,給4%~5%碳酸氫鈉溶液3~5ml/kg加等量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液稀釋,在5~10min內(nèi)靜脈注射完。堿劑治療可加快正常呼吸的開始,減少腦組織的損傷,但應避免進 液量過快,否則可因腦脊液的酸堿度(pH)突然改變,而產(chǎn)生呼吸抑制。因碳酸氫鈉最終產(chǎn)生CO2和水,故呼吸障礙者不宜用。
7.腎上腺素治療 上述處理仍無好轉(zhuǎn)者,將1∶1000腎上腺素1ml用10%葡萄糖溶液20ml稀釋后,靜脈注入0.5ml,必要時3~5min可重復1次。亦可同時應用10%氯化鈣2ml靜脈注射。如心跳過緩(20次/min)可配合胸外心臟按壓。
8.葡萄糖供給能量 可先用50%葡萄糖溶液,按1~2ml/kg計算,靜脈推入,繼以10%葡萄液每日50ml/kg滴注。
9.興奮劑的應用 興奮劑用于因產(chǎn)婦接受麻醉劑或鎮(zhèn)痛劑而引起窒息者效果最好,可用洛貝林0.3mg靜脈注射等。
10.在整個搶救過程中要注意新生兒保暖,皮膚溫度下降能致耗氧增加,一般皮溫在36.5℃時(室溫32~35℃時),散熱及耗氧最少。同時要注意病因治療,給抗生素預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