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hejid.com 鼻的功能包括外鼻和鼻腔粘膜的功能。 一.美容功能:外鼻位于面部的中心位置,它輪廓的高低、形狀、有無畸形等因素,直接影響人的美容。而且還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和性格。
二.呼吸功能:一般的人只知道鼻子能呼吸,其實鼻子還有很多與呼吸有關的功能:如生理性的鼻周期,鼻腔的除塵清潔作用;鼻腔的溫度調節作用;鼻腔的加濕作用;
三.嗅覺功能:鼻子可以聞到氣味,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在人類的嗅覺已經大大的退化了,這可從人的鼻子的胚胎發肓過程中看出來,動物的嗅覺遠較人類發達,但嗅覺悟還是人們的重要感覺器管之一。 影響嗅覺功能的因素甚多,一般較常見者有: a.性別與年齡:男、女嗅覺敏感性基本相同.但女性在月經期、妊娠期敏感性較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嗅覺功能逐漸減退,這是由于老化而導致嗅絲減少之故;當然,老年人經受病毒感染的機會隨著年齡增高而加多,也是重要原因。b.局部或某些全身性感染,如鼻竇炎、流感、急性病毒性肝炎或麻風等,都可導致嗅覺減退或喪失;嗅上皮對病毒感染最為敏感,極易造成損害。 c.局部機械性阻塞:如鼻息肉、鼻腫瘤、肥厚性鼻炎或鼻 中隔偏曲等,因可妨礙氣味分子到達嗅區,導 致嗅覺障礙。 d.長期接觸或吸入有害氣體或粉 塵等,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有機溶 劑、苯、三氯乙烯等,或長期吸煙,接觸木屑、 煤煙等都會損害嗅覺。 e.其他:心理狀況欠佳、 情緒波動、營養和內分泌障礙、精神和神經疾 病,以及某些藥物或外傷等皆可影響嗅覺功能。
四.反射功能:鼻腔內神經分布豐富,當鼻粘膜遭受到刺激時,可引起廣泛的 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反應。反應的程度取決于刺激的強度,反應的范圍從打噴嚏到呼吸心跳停止。 打噴嚏是大家都知道的,這是人的自動保護機制,與咳嗽相似,可以排除進入人體的異物。噴嚏動作發生于深吸氣之后,隨之以強呼氣,氣流經鼻咽部自口與鼻腔噴出,伴有面部肌肉運動、閉眼、流淚、短暫性鼻分泌物增多、鼻粘膜充血等。引發噴嚏的原因較多,如吸入塵埃、刺激 性氣味、化學氣體或致敬的花粉等,強光刺激 如陽光、紫外線等,體表受涼,接觸傳染源,月經及妊娠期以及情緒激動等。噴嚏亦常為鼻部 疾病如急性鼻炎、變應性鼻炎等或全身某些疾 病如穎葉病變、癲癇及低血糖、甲狀腺機能減退等的癥狀之一。 鼻睫反射:若眼受刺激,則鼻粘膜可以充血腫脹,鼻分泌物增多;如鼻腔受到刺激,則也可引起流淚、眼結膜充血、瞳孔縮小和眼瞼痙攣等。 冷熱反射:體表或局部的冷熱變化引起的鼻部反應,體表大面積皮膚或足部等局部皮膚受涼,鼻粘膜血管即發生反射性收縮,鼻部溫度迅即下降; 隨后又可出現血管舒張。這就是長期堅持用冷水浴、冷水洗臉、冬泳等,可以提高人的抵抗力,達到期防止傷風感冒的原因。 鼻心及鼻肺反射:人除了打噴嚏等常見反射之外,還有很多重要反射功能。主要是鼻了與心臟及肺臟的反射,當鼻腔阻力增高或鼻腔粘膜遇到冷熱刺激或煙霧、苯、氨等化學氣體刺激時,常可引起支氣管收縮,從而影響肺通氣量,這種現象稱為鼻肺反射。此種反射以同側肺為主。鼻腔麻醉或切斷三叉神經后,此反射消失;注射 阿托品后,反射明顯減輕。變應性鼻炎引起支氣管哮喘,即通過此反射所致;鼻粘膜的普魯卡因封閉可緩解支氣管哮喘,乃阻斷此反射之故。臨床上還可見到,由于止血或鼻腔手術后,給鼻孔填塞后,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肺及心血管的循環功能的改變,如Pa02下降、PaCO 2升高,支氣管張力增加,肺順應性減低,肺阻力加大,影響肺容量、氣流量及肺泡內氣體交換量,從而加重心血管系統負擔,可引起肺心病,尤其在老年人更易發生心肺部的并發癥,甚至發生命危險。
五.共鳴功能: 鼻腔在發聲時起共鳴作用。鼻音為語音形成的一部分,鼻音程度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語音質量的好壞。語音的輔音 m、n、ng須經鼻腔發出。當患鼻炎、鼻息肉、鼻腫瘤等阻塞性病變時,即嚴重影響甚至完全沒有鼻腔的共鳴作用,語音的質量即改變,音顯平實不悅耳,即為閉塞性鼻音。如患有腭裂、繼發性軟腭損傷、腭肌癱瘓等疾病,導致發聲時鼻咽腔不能關閉或閉合不良,氣流不斷向鼻腔漏出,語音質量亦改變,即為開放性鼻音。患萎縮性鼻炎者,亦存在臨床上不可察覺的鼻音異常;
六.鼻的分泌功能: 鼻腔粘膜腺體十分豐富,嗅區粘膜有嗅腺, 呼吸區粘膜有杯狀細胞和固有層中的漿液腺、 粘液腺和混合型腺體。 嗅腺有多數短管,開口于嗅粘膜。從嗅腺分泌出的漿液性液體,可溶解氣流中所含的氣 味物質微粒,以利其接觸與刺激嗅上皮,產生嗅覺。 杯狀細胞為單細胞漿液腺。分布于鼻腔后部及下部者較鼻腔前上部為多。初生時,鼻粘膜中杯狀細胞的密度較低(500一1000細胞/mm’),成年后增高(5700一 11000細胞/mm2),鼻甲粘膜中杯狀細胞的密度相對高于鼻中隔粘膜。杯狀細胞排出的粘液有助于粘液毯的形成和維護纖毛的正常生理功能。 呼吸區粘膜固有層的漿液腺和粘液腺,是鼻腔局部抗體、尤其是SIgA的主要來源。漿液腺主要位于鼻腔上部和前部,腺泡細胞中有很多的漿液性顆粒。分泌物中的顆粒具有豐富的蛋白,或還含有粘液溶解酶與抑菌物質。外分泌管的細胞中有許多線粒體,有助于運送電解質和水分。粘液腺數量較多,腺體呈分支狀。自腺管深部到開口可分為漿液小管、分泌小管、集合管和纖毛管四段。鼻分泌物中的蛋白成分為漿液小管所分泌,經分泌小管時加,入大量粘液;集合管對分泌物中的離子和水分可發揮調控作用。有些腺體為混合型,即含有漿液性和粘液 性兩種分泌細胞,可產生混合樣的分泌物。在鼻腔粘膜中,漿液腺、粘液腺和混合型腺體的總數約為45000個,且以混合型最多;腺體分布于鼻腔前上部者較多,向后、向下則遞減。與鼻腔相比,鼻竇內腺體明顯減少,竇內主要由杯狀細胞分泌粘液。
七.鼻的吸收功能: 鼻腔滴用減充血劑可使血壓上升或脈搏加快,小兒鼻腔滴用10%一20%安乃近溶液可以 退熱,這是眾所周知的。但自80年代起才對鼻吸收藥物的功能開始研究。人類鼻腔粘膜表面積約為150em2,呼吸區粘膜表層上皮細胞均有許多微絨毛,可增加藥物吸收的有效面積。鼻粘膜上皮下層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靜脈竇、動—靜脈吻合支,以及淋巴毛細管交織成網,使吸收的藥物可迅速進入血循環,以提高鼻腔用藥的生物利用度。臨床研究表明。鼻內投藥的利用度可接近靜脈注射的水平,明顯高于口服藥物的利用度。 可經鼻內法投用的藥物有心血管藥、解熱鎮痛藥、笛體激素類藥、小分子及大分子多狄類藥、抗生素、抗利尿藥和免疫制劑等。 鼻內用藥為投藥方法增添了新的途徑,并有其一定的優點,如避免了藥物對胃腸道的刺 激和肝—胃腸道對藥物首次通過的代謝作用,與胃腸道的許多部位相比,鼻粘膜對藥物的代謝甚為微弱,可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另外,對某些口服無效、必須靜脈或肌肉注射的藥物,就可采用鼻內給藥的方法,以方便病人。但必須注意藥物對鼻腔粘膜的刺激性和其他鼻毒性,切忌濫用。
八.鼻粘膜的免疫功能: 鼻粘膜是局部粘膜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發現的免疫活性成分,在上呼吸道粘膜防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來源于鼻粘膜的各種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質有非特異性與特異性兩大類。二者之間密切配合,互相聯系,共同發揮作用:a.非特異性免疫物質包括各種抗微生物因子,如溶菌酶、乳鐵蛋白、蛋白分解酶等。溶菌酶占鼻.分泌物中蛋白含量的15%一30%,主要由粘模下腺的漿液腺細胞合成和分泌,對鼻粘膜表面的細菌有殺滅作用。乳鐵蛋白約占鼻 分泌,物中蛋白含量的2%一4%,由漿液腺細胞 所產生,有抗菌與殺菌作用。b.特異性免疫物質主要是免疫球蛋白G、A和E,即IgG、IgA、IgE。IgG雖然只占鼻分泌物中總蛋白含量的2%一4%。但在疾病狀態或粘膜血管通透性增高時含量明顯升高。它們好比是精確打擊的各種導彈。以粘附病原微生物,;防止到達粘膜上皮的特定病原菌,沉積于粘膜表面,以進一步的入侵。
九. 排泄淚液功能: 鼻淚管是淚囊下方的延續部分,位于上頜骨、淚骨和下鼻甲圍成的骨管內,成人平均長約12.4mm;管的下部為鼻內段,位于鼻腔外側壁的粘膜下,平均長約5。2mm。鼻淚管一般呈裂隙狀,只在擴張時呈圓柱狀,直徑在成人約4mm。鼻淚管口位于下鼻道外側壁的前部,距鼻腔底約16mm,距前鼻孔外側緣約30mm,其形狀可多樣。淚液自淚囊排入鼻腔,并非簡單地由上向下流入,而是通過泵抽作用所致。當眼險張開之際,眼輪匝肌即可擠壓淚囊,同時位于下鼻道外側壁前部的鼻淚管口張開,加上吸氣時鼻腔負壓的輕微抽吸作用,遂促使淚液向下排入鼻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