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痢患者都有膿血便嗎菌痢不一定都會出現膿血便,大約有一半患者沒有膿血便。膿血便的發生與細菌類型、患者年齡和臨床分型有關。痢疾桿菌屬于志賀氏菌屬,分A(痢疾志賀氏菌)、B(福氏志賀氏菌)、C(鮑氏志賀氏菌)、D(宋內氏志賀氏菌)四群。一般A、B群多見膿血便,C、D群少見膿血便。成人和小兒多見膿血便,急性典型菌痢和中毒型菌痢多見膿血便。
有膿血便就一定是菌痢嗎病人解出膿血便不一定是菌痢,引起膿血便的原因非常多,既有腸道感染性疾病,也有腸道非感染性疾病,后者如結腸癌、潰瘍性結腸炎、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腸息肉等。有人做過調查,在感染性疾病中,出現血性腹瀉者,由痢疾桿菌引起者僅占50%,另有10%由空腸彎曲菌引起,其余40%可由阿米巴痢疾、鼠傷寒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侵襲性大腸桿菌、O157H7出血性大腸桿菌等引起。
菌痢都能檢出痢疾桿菌嗎菌痢病人如果能及時就診,在未服抗菌藥物前做大便細菌培養,病原檢出率為30%~50%。輕癥患者,無膿血便或便檢白血球少于15個/高倍視野,多被診斷為腸炎,痢疾桿菌檢出率為10%~30%。為了明確診斷,有條件者,應盡量做致病菌培養,而且要在抗菌治療開始前就采集標本,取膿血黏液部分,立即送檢。病程超過3日、標本擱置超過4小時或與尿液混合等原因,會影響病原的檢出率。
菌痢病人應注意什么1、患病期間應隔離治療,個人食具、茶杯和洗漱用具應單獨使用,每日煮沸消毒,做到飯前便后洗手。
2、在飲食上,選擇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補充液體,按時喝口服補液、鹽溶液或米湯、稀粥、菜湯、開水等。
3、為防止轉成慢性,選用一種有效抗菌藥物治療,療程不少于一周。治療也可輔以不易產生抗藥性的黃連素和非抗菌藥思密達等。
4、病痊愈前,不串門、不參加聚餐。從事飲食業、托幼兒及供水等工作者應暫時調離工作崗位,直至病后兩次大便培養未檢出病原菌方可恢復原工作。
5、照醫生的指導方法消毒處理糞便,小兒大便宜蹲盆,糞便經消毒后及時倒入廁所。
6、與菌痢病人密切接觸的家屬,可在醫生指導下預防性服藥,并認真洗手。病人使用的物品要用“84”消毒液擦拭,發現有新腹瀉病人,要及時去醫院腸道門診就診。
|